
2014年我院編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第6部分: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DB43/T 876.6-2014),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標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標準首次提出建設區內現有濕地(水體)應予以保留,周圍應有2.0米的自然植被緩沖帶。建設區內林地、林木及具有獨特自然特征的景觀應予以保留。建設區內應將林草斑塊等多樣性生態景觀連通,形成生態網絡化。建設區內林草斑塊恢復應采用植被群落模式配置。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生態攔截溝、生物通道等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生態化理念的技術應用參數與工程設計規范,不僅在改善和優化農田灌排功能等設施,還對維護高標準農田生態體系,保護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確保糧食質量安全;也對營造出“山、水、田、林、路”和諧統一的新農村景觀和田園景觀風貌,打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等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