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5月3日報道(記者 張興國) 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建立野生動物類型國家公園,相關試點已在開展,建設指導意見正在制定。4月28日,國家林業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相關負責人宣布了這一消息。相關負責人還對當前野生動物保護熱點和重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著力建設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遺產。要整合設立國家公園,更好保護珍稀瀕危動物。”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司長張希武表示,總書記這句話為國家公園建設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面臨破碎化、孤立化的嚴峻形勢,通過建立國家公園,將這些棲息地進行整合完善,野生動物將得到更好的保護。我國正積極探索建立野生動物類型國家公園,開展了大熊貓、亞洲象、東北虎豹、藏羚羊4個旗艦物種的國家公園建設試點,同時野生動物類型國家公園的建設指導意見也正在制定中。
近期,數百只狐貍在北京懷柔被擅自放生后大量死亡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保護司總工程師嚴旬表示,放生本是善意之舉,但目前社會放生理念還不成熟,有些人借保護動物之名隨意放生,給他人和其他動物造成了極大傷害,反而破壞了生態環境,并造成野生動物資源的浪費。民間野生動物放生已形成利益鏈條,未經審批的隨意放生,必須堅決依法取締。他表示,目前已經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中增加禁止不規范放生的規定,并增加相應的處罰規定。
針對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發展,保護司副司長王維勝說,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需要事先取得許可證,并且要具備一定條件和技術才能獲得許可證,同時馴養、繁殖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他認為,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具有生態、科研雙重價值,一方面它為野生種群的恢復奠定了種源基礎,另一方面它還可以發揮科研價值,要統籌兼顧,生態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