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3日,湖南省發改委農經處組織省林業局造林處、省發改委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省林科院、省林勘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一行8人赴貴州省畢節市考察學習石漠化綜合治理典型經驗。我院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陳光輝教授、朱志正科長參加了本次考察學習。
我院技術專家先后考察了畢節市大方縣黃泥塘鎮“客土栽培”模式種植櫻桃示范點,黔西縣綠化鄉“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脆紅李規模化基地、素樸鎮“政府引導、公司主導、合作社參與三位一體”模式發展刺梨和皂角米產業基地,赫章縣六曲河鎮和興發鄉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石漠化治理模式建設的生態養豬場;并與畢節市發改委、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負責人及當地干部、村民等進行了充分交流,深入了解畢節市石漠化治理模式、治理經驗和治理成效情況。
畢節市是“全國石漠化防治示范區”,2008年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以來,累計投入資金74908.2萬元,已治理石漠化1367.9平方公里,完成造林面積共計186.36萬畝,治理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近20個百分點,有力推動了畢節市從石漠化嚴重地區向生態環境優美地區轉變。畢節市探索提煉的“植被恢復與特色產業主導型、封山育林與人促修復主導型、石漠化草地建設與生態畜牧業主導型、水土保持與基本農田建設主導型、巖溶資源開發與生態旅游主導型”等多種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把“治石”與“治貧”相結合,把綜合治理與產業培育發展并舉,把“荒山禿山亂石山”逐步變成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花果山”,創造了一個個“點石成金”的生態富民奇跡。
通過本次考察,我院技術專家表示收獲很大,今后將認真吸納和借鑒畢節石漠化治理經驗,結合湖南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我省石漠化治理模式,力爭在全省石漠化初步設計中有新的突破,為全省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做好技術咨詢服務和探索創新。
|